第75章 灞桥送行(1/2)

作品:《汉家天下

单丘出去传话没多久,郭解跟随他来到丙殿。

行礼过后,跪坐在刘荣对面。

“郭解,有桩事,孤要你去做。只是这事,艰苦异常,不知你可愿意去做?”沉吟片刻,刘荣开口。

郭解拜倒在地,沉声道:“臣起于微末之间,幸赖太子殿下垂青,臣才得展青云之志,不至在潦倒中度过残生。”

“太子殿下尽管吩咐,仆臣必将舍命去做,绝无二话!”

“好!”

走过去双手扶起郭解,刘荣正视道:“前些日代郡被袭,这事儿你知道吧?”

郭解点点头,道:“臣听说了。”

刘荣负手而立,盯着远处:“咱们大汉对匈奴那边知之甚少,致使经常匈奴人都打过来了,咱们还毫不知情。”

“所以,父皇有意组建一支特殊队伍,用来刺探情报。”

“不过考虑到汉匈现在的情况,这支队伍,不能官派,须得从民间招募,以经商的形式,进入匈奴。”

“这样一来,才能最大程度上掩人耳目,不被匈奴发觉。”

“而这支队伍,不受任何人约束,直接受命于天子。”

“父皇问孤有无合适人选,孤,便向父皇推荐了你郭解。”

自韩安国前几日当了太子少傅以来,郭解倍感压力。本身出身寒微的郭解,知道自己必须在刘荣面前,有重大立功表现,才可能继续获得青睐。

所以,刘荣说出这件事,就毫不犹豫答应下来。

命运,命运。

先得抓住机会拼命,以后才能官运亨通,平步青云。

郭解再拜,深深低下头,眸中光芒正盛:“仆臣谢太子举荐之恩,必定肝脑涂地,已报太子!”

郭解没被刘荣诏至宫里之前,虽然看似风光,平时行侠仗义,往来豪杰之士不绝。

但说到底,只是个庶民。

庶民者,士大夫之附庸耳。

那豪门望族,朝堂上下衮衮诸公,皆以庶民为生存之本。

王侯将相,莫不以庶民为食邑。

可以这样说,像郭解这样的庶民,翻身机会并不多。得青云之志的,更是凤毛麟角。

有道是: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

真正淡泊名利之人,少之又少。

这样的情况下,一旦有机会,让郭解怎能不舍命争取?

刘荣点点头,许诺道:“你郭解今日隐姓埋名,前往匈奴,只要事有所成,归来时,孤绝不会亏待你!”

“仆臣谢太子殿下。”

“去吧,明日自有人通知你。”

“诺。”

郭解离开后,刘荣叫来韩安国。

韩安国来到殿中后,恭敬拱手行礼。

“臣韩安国,拜见太子。”

韩安国得刘荣举荐,当了太子少傅,打心眼里对刘荣十分恭敬。

在这种关键时刻,刘荣并没有因为他是梁王的属臣,就慢待自己。相反,还极力推荐,让天子给予了高官。

这让人,怎能不心悦诚服?

朝廷命官,都是天子仆臣,为天子排忧解难。太子一系里,也有对应的官员。

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,秩二千石,并称太子二傅。

二傅以下,有太子门大夫、庶子、洗马、舍人等官属。

刘荣给予韩安国的职位,仅次于太子太傅。

“臣冒昧相问,殿下唤臣前来,是否因匈奴来使的缘故?”

见礼对坐后,韩安国开口询问。

韩安国的话,问的很直率,并没有绕弯子。对于聪明人,刘荣也没有藏着掖着。

“不错,今日孤有幸伴驾于鸾下,随父皇诏见匈奴使者。但来使狂傲不羁,多方挑衅。”

“究其原因,还在边关战事。”

“故,孤以为,应当通晓些兵法,以备后谋。特邀少傅前来相询,不知少傅,肯教否?”

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,对于兵法,略知一二。再加上又有实战经验,教导刘荣启蒙兵法,足够。

不过,听太子话的意思,以后荣登大位之后,少不得对外用兵。

韩安国心里不由得嘀咕道:叔侄俩这个好战的脾气,还真是出奇的一致…

“太子要学习兵法,臣自当从命。”韩安国拱手说道。

不就是教导兵法嘛,不算什么大事。别的韩安国不好夸海口,兵法还不是信手拈来?

……

三日后,长安以东,灞桥。

灞桥横跨灞水,多为相送之地。

今日,便有一支百十人的商队,和其他从长安城出发的商队一样,经灞桥而过。

这些商队过了灞桥,将一路向北,前往雁门关,最终到达北地。

“殿下,您回去吧,仆臣定当谨记此番任务的重要性,小心处理,不负殿下期望。”

郭解一身粗布衣裳,挥手让身后大车先行过桥后,拱手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汉家天下 最新章节第75章 灞桥送行,网址:https://www.7v55.com/143/143066/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