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钱就是用来花的(1/2)

作品:《汉家天下

刘荣笑道:“筑堤筑坝,事关千秋大业,百姓民生。是功在当下,利在千秋之事。”

“农,天下之本。泉流灌,通沟渎,畜陂泽,以备旱时。”

“朕准卿所奏。”

“先生但有需求,只管找大农令划拨,朕一律照准。”

窦婴真诚拱手拜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刘荣站起身来,踱步在殿中,脸色沉重对他说:“浞河泛滥成灾,朕看究其原因还是上游所致。”

“先生应该知道,浞河原本清澈,所携泥沙并不算多。可短短几十载,河水逐渐浑浊不堪。”

“一旦降下暴雨,便会泛滥成灾。”

“所以,朕以为,治理浞河首要,还需上游固土,防止泥沙奔流,从而河床日益增高。”

窦婴跟在刘荣身后,附和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。浞河原本为清水河,历年来所携泥沙逐渐增多。”

“不解决上游,确实无法根治。”

刘荣想起后世治理方法,对他说:“连日来,朕屡屡翻看历代治河之法。”

“觉得想要治理好浞河,除了筑堤筑坝之外,还得分两步走。”

窦婴一顿,询问道:“不知陛下所言,是哪三步?”

刘荣正色道:“上游固土,中游分流。”

“上游广植树木,以固土。”

“中游分流浞河,分为内外两条河流。这样一来,浞河所携泥沙便可日益减少。”

“便于清理。”

“同样的,新河一旦完工,也可灌溉农田,为我大汉凭空增添万亩良田。”

固土、分流?

窦婴在心中不住思索,这种方法的可行性。

过了一会儿,窦婴才试探性说道:“陛下所言,确实是良法。不过,恐怕这工程浩大,一时之间难以完成。”

“会不会劳民伤财?”

“重蹈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覆辙?”

窦婴说的隐晦,刘荣明白他这是担心花钱太多。

不过,大汉自高祖无为而治,经历代先帝,多有积蓄。府库之中,充盈无比。

许多铜钱来不及使用,串钱的绳子有的都烂掉了。再加上上次河西走廊一役,凭空又多了无数钱财。

用以治理浞河,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
不过,身为大汉丞相,大汉的大管家,长期以来节省惯了,窦婴对于大手大脚花钱,还是留有谨慎的态度。

刘荣忍不住翻了下白眼,这帮老臣,但凡有个大工程,就喜欢拿秦始皇修长城说事。

唯恐皇帝好大喜功,劳民伤财。

刘荣眉头一挑,反问道:“没有始皇帝修长城,我汉室天下如今如何在边关抵御匈奴?”

窦婴一怔,闭口不言。

见他不说话,刘荣继续说道:“筑堤筑坝,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。反之,固土分流,治理浞河。”

“同样如此。”

“只要利于百姓,利于大汉江山社稷。工程浩大,慢慢做也就是了。”

自嘲般笑笑,刘荣道:“至于史书如何评价朕,是否好大喜功,劳民伤财。”

“朕看,千秋功罪,不妨由后世评说。”

“再者,”刘荣有些无语看向窦婴,对他说:“府库之中多有钱财,让它们放在那里徒生铜臭,还不如为国为民多做点实事儿。”新

“让天下庶民百姓得到实惠。”

“丞相你说呢?”

窦婴轻咳一声掩饰尴尬,惭愧般说道:“陛下胸中,囊括九州,包涵天地宇宙之机。”

“乃,大爱于天下也。”

“臣,赞同陛下的观点。”

刘荣哑然失笑,无奈摇摇头。收起笑容,正色交代他:“百姓饱受洪水之苦,朝廷不可因为钱财而有所吝啬。”

“否则,将会失去民心。”

“君为舟,百姓如水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”

“先生且去,安置灾民。”

窦婴老脸一红,拱拱手告辞离开。

窦婴刚走,单丘进殿禀报:“陛下,太常求见。”

刘荣脸色微变,有些犹豫不决。为赵信赐婚,本是喜事,意味拉拢,安定其心。

不过,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,他赵信很有可能蛇鼠两端,和历史上一样,再次投靠匈奴人。

直不疑是先帝老臣,虽然不再是三公,被刘荣改为太常。可刘荣依然记得,当年宴会上梁王逼迫太甚,直不疑挺身而出的那道正直的背影。

倘若把他长女嫁于赵信,万一以后赵信投敌,岂不是要连累于他?

不过,天子无戏言。话既然说出去了,没有反悔的道理。

“陛下,您看是否宣太常入殿?”

单丘再次询问。

“宣他进来。”

思虑再三,刘荣淡淡开口。

“诺。”

哒哒~

直不疑趋步而行,进得殿来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汉家天下 最新章节第317章 钱就是用来花的,网址:https://www.7v55.com/143/143066/3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