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相逢一揖泯旧怨 释诂二鼎解新愁(5/5)

作品:《兰若蝉声

一语。

奋字作一手持戈一手持骨矛状,双手举武,振奋意也。

许氏之书两版皆不注,别取翚字的意思,简直就是指鹿为马。

关于墨子说中的奋字,我认为华阳先生理解的非常正确,

在《墨子》书中,这个字的意思,就是加速。”

(笔者案:古文中快速与速度,都是用速一个字来表示的。加速,是奋的基本解释之一,同时,便可解释为加速度。结合《墨子》全文意思,奋解释加速度,并非杜撰。)

》》》》》敲黑板时间《《《《《

中国古代关与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认识,正文中已经讲了许多,此处不再赘述。

我们再回到水浒诨号的话题。讲完“旱地忽律”我们自然要说说水浒绰号中最后一个疑难,“呼保义”了。

有专家注解“呼保义”这个称号来自“保义郎”这个大致相当于殿前保安的低级武官职务。请问拿这样一个上不了牌面的官职作绰号不么?

“呼保义”并不是宋江第一绰号。他在一百单八将写排位的时候,用的绰号是“及时雨”。而“山东呼保义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在军旗中,与“河北玉麒麟”并称的。这说明两件事情,一是呼保义这个绰号一定是宋江所有绰号中最响亮的一个,可以拿出来当招牌,绝对不会是协警保安之流。二是这个绰号应当与玉麒麟并在一起作解。

我们知道,卢俊义是一个虚构人物,他是由元代话本中李进义演化来的。有人说他的原型来自三国大将张郃,张俊乂,同为河北人,这也不无道理。但是根据他在水浒的人设来看,卢俊义号称马战第一,骑兵无敌,最信任的手下(部分元代版本作义子)叫燕青——可以看出作者赋予卢俊义的设定是站在骑兵之巅的重骑兵部队——燕云铁骑。玉麒麟,便是重甲的象征。

其实在水浒里另有一个带领重骑兵出场的好汉,梁山骑兵八骠骑的老二——金枪手徐宁。他是张郃的老乡,河间人氏。卢俊义与徐宁,其实是根据张郃与燕云铁骑(诸如三国白马义从,燕云十八骑)诸多特点重组后,捏合的两个人物。以卢俊义为强档,徐宁为次档。燕青(云青也,既燕云),是为这种映射所作的暗示。燕云之地当时属河北,“河北玉麒麟”的名号,气场,与燕云重骑完全吻合。

“山东呼保义”既然与“河北玉麒麟”相对,那必然代表了一支在山东地区活跃的同等级部队。那么历史上是否有以“保义军”为番号的部队呢?还真有。南唐有一支以保义军为番号的部队,今存南唐文《保义军节度使钟承绩谥议》,南唐保义军又称安**。而南唐继承此番号于唐,唐戍边军有保义军驻防吐蕃,五代梁时改名镇**。可见保义军在唐代是多大名头,那是等同国字头的部队番号。

可是这两支保义军都不在山东啊,那么正主来了——根据《新唐书·列传第一百五·李德裕传》:使习战,贷勿事,缓则农,急则战,谓之“雄边子弟”。其精兵曰南燕保义、保惠、两河慕义、左右连弩。这里道出了保义军的出处,唐代将御吐蕃戍边“雄边子弟”中的精兵,以南燕两支名噪一时的部队——保义,保惠命名。南燕,是后燕被撕裂后留在山东的那个部分。那支名传三代不朽,与国同称的保义军,就是自山东这个地方出名的。

现在“山东”,“保义”两个词都解释的通了,这支军队威震三朝,与“河北玉麒麟”并称,自然毫无不妥。那么当中这个呼字,又是怎么回事?这就要提到一名南燕著名情报工作者——呼延平。南燕开国君主慕容德流落凉地的时候曾经赦免过一个死囚呼延平。这人从此便在前秦卧底,在慕容德反秦失败被捕后,当时已成为狱吏的呼延平混入大牢释放慕容德,并且带领慕容一干死党秘密转移。在秦都长安的反侦察战中,呼延平牺牲自己,送出了大部队。慕容德回到山东,建立南燕,其子慕容超娶呼延平的女儿为妻。慕容超登基后,呼延氏被封皇后。呼延家因此显于南燕,其子嗣控制保义军,也属情理之中。呼延虽为复姓,但俗称呼家,山东呼保义,便是将宋江比作秦燕义士呼延平,为朋友两肋插刀义无反顾。宋江与呼延平二人成名时,同为狱吏,也算得宜。南燕一共只存在了十二年,也就出了这点人这点事,记载分散于《晋书》《唐书》诸史。后人将呼延平和保义军建立联系,产生“山东呼保义”这样的江湖诨号也是对南燕义士铁军的一种追思和寄托。

在本作当中,不但复南燕两支雄师番号,更将保义军精神教父呼延平的特工性质赋予了这两支部队,与南朝忽律相对应。
本章已完成! 兰若蝉声 最新章节第四十五章 相逢一揖泯旧怨 释诂二鼎解新愁,网址:https://www.7v55.com/127/127049/62.html